有人把“包装”理解为“捆包”,甚至把“包装”与英语里的“packing”等同起来。
“捆包”与“包装”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其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捆包”相当于英语的“packing”,而“包装”则相当于英语里的packaging”。“packing”与“packaging”都是“pack”的派生词,“pack”一词,意指“装满”、“填塞”,根本没有“包”的意思。英语里的“包”,应当是“wrap”。例如电子计算机存贮装置的一个术语“disk pack”就是“贮有信息的磁盘”的意思。另外,在填充间隙所使用的“packing”又含有“填料”的意思。人们在运输某种物品,把物品装入运输容器时,为了使物品不致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要在运输容器中用“填料”把空隙塞满,这大概就是“packing”与“捆包”相关联的起源。
但是,所谓“packaging”(包装)是为了保护商品,使之能经受运输和保管的考验,并进一步提高包装商品的商品价值的一种商品化技术手段。
总之,单纯的包扎物品就是“捆包”,而把包好的物品进一步赋予能销售的商品属性,才是“包装”。“packaging”一词是19世纪后半叶,在开始探讨“销售学”的美国出现的。
包装研究者不仅在广袤的自然界中寻找包装的同类,同时也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掘包装的先驱,按着“将某种东西围拢包裹起来,以使某种东西存在,并使这种东西产生作用”这样一个广义的理解,人们找到了许许多多包装的身影。各种植物的茎叶或动物身上的皮、角都是古代的包装材料,从现在的观点看,当时的树叶就是最简便、自然的包装纸,各类果壳也是现成的容器。用稻草、麦秆等植物编织成的绳子用来捆扎,编织成的篮子用来盛装物品,而竹子可说是传统包装中最便利的材料,从竹叶、竹皮到竹筒,运用编织、切削等手段使之成器,如今看来也是极富魅力的包装。陶器是人类文化在史前时期的主要用具之一,在包装上,它同样具有辉煌的一面。作为盛装物品的容器,它有着不胜枚举的各种造型,其实用性及表面图案的象征性,令当今的包装设计公司们赞叹不已。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纸,当时只是一种昂贵的书写材料,延至今日,它已成为最经济且用途最广泛的包装材料。漆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礼品包装,也许在那时有着许多类似的礼品包装,盛传的“买椟还珠”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这类手工艺品的精致程度。传统包装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仍能在各种场合看到古老包装的影子。如买菜用的竹篮,买米用的米袋,编织的蒲包,蒸馒头的蒸笼屉等。
今天,在“回归自然”的口号下,包装设计师们孜孜不倦地追寻祖先留下的遗产,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设计出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