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活字产生的确切年代和发明者目前无法考证,但1996年在宁夏贺兰山拜兰沟一座古代佛塔遗址中出土了西夏文经书《吉祥遍至□和本续》,经文化部组织专家在北京鉴定,确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实物”,时间为12世纪中叶的南宋时期。学术界普遍认为木活字印刷的缘起在宋元之际,当时可能受毕昇活字印刷思想的启发,人们从最易获取的木料中得到灵感,逐步形成而付诸应用的民间创意,不一定非是一人一时的创造发明。
宁夏贺兰山出土的西夏木活字本《吉祥遍至□和本续》书影真正在印刷史上继毕昇之后具有开创性影响的,不得不首推首先记载并使用木活字印刷的王祯。王祯是元朝初年著名农学家,他所著的《农书》是中国古代农学研究的一大成果。在这本书里,王祯专列“造活字印书法”章节,详细介绍了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工艺和过程,是木活字印刷最早的记载:
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行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以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既满,用木榍榍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
写韵刻字法:先照监韵内可用字数,分为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各分韵头校勘字样,抄写完备。择能书人取活字样制大小,写出各门字样,糊于板上。命工刊刻,稍留界路,以凭锯截。又有语助辞“之”、“乎”、“者”、“也”字,及数目字,并寻常可用字样,各分为一门,多刻字数,约有三万余字。写毕,一如前法。今载立号监韵活字板式于后。其余五声韵字,俱要仿此。
锼字修字法:将刻讫板木上字样,用细齿小锯,每字四方锼下,盛于筐筥器内。每字令人用小裁刀修理齐整。先立准则,于准则内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另贮别器。
作盔嵌字法:于元写监韵各门字数,嵌于木盔内,用竹片行行夹往。摆满,用木榍轻榍之,排于轮上,依前分作五声,用大字标记。
造轮法:用轻木造为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轮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板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今图轮像监韵板面于后。
取字法:将元写监韵另写一册,编成字号,每面各行各字,俱计号数,与轮上门类相同。一人执韵依号数喝字,一人于轮上元布轮字板内,取摘字只,嵌于所印书板盔内。如有字、韵内别无,随手令刊匠添补,疾得完备。
作盔安字刷印法:用平直干板一片,量书面大小,四周围作栏。右边空,候摆满盔面,右边安置界栏,以木榍榍之。界行内字样,须要个个修理平整。先用刀削下诸样小竹片,以别器盛贮。如有低斜,随字形衬垫榍之。至字体平稳,然后印刷之。又以棕刷顺界行竖直刷之,不可横刷。印纸亦用棕刷顺界行刷之。此用活字板之定法也。
王祯《农书·造活字印书法》书影1298年,王祯在安徽旌德县尹任上开始《农书》的写作,他感到这部书字数多,如果抄写,“学者艰于传录,故以藏书为贵”;如果付印雕版,“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由此想到巧便的方法,叫工匠制作木活字,两年时间完成了木活字的雕刻,试印了《旌德县志》,约计六万余字,不到一个月就印成了百部,证明效率很高,印刷效果同当时工艺已经很成熟的雕版印刷一样,因此知道木活字完全可以用于书籍的印刷。后来,王祯迁任江西,所见印书都还用雕版,考虑到“古今此法未有所传,故编录于此,以待世之好事者,为印书省便之法,传于永久”,从而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木活字印刷技术的详细记载。
王祯的木活字印刷方法,是先用纸写好大小字样,糊于木板上刻字,再一一锯开刻好的字,然后将刻好的单字分门别类,归纳到各自的木匣中备用。排版时按照书籍的开本制作一个方形木盘,把木活字一行行排进去,用竹片作为界行把字隔开夹紧,排满一版框后,用小竹片垫平,用木楔塞紧,使活字固定不动,最后在排好的字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为了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王祯在排字技术上有所独创,制造两个大转轮盘,按韵字、杂字和字号将字盘摆放其上,捡字工匠坐在中间,转动转盘方便取字。王祯在书中将这种木活字印刷称为“今又有巧便之法”,归纳了写韵刻字法、锼字修字法、作盔嵌字法、造轮法、取字法、作盔安字刷印法等六道工艺工序,是知其专注于木活字印刷技术之应用与传播的一番用心。
王祯用木活字印制《旌德县志》的成功实践和《农书》的记载,是印刷史和活字印刷技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详细的技术工艺记载,直接指导了后世活字印刷的实践与发展。而现今仍在使用的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其传承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与王祯基本同时代的祖先,工艺和流程与王祯所采用的基本相同,说明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与王祯创制木活字和《农书》的传播有直接的影响和承递关系。
在王祯之后二十多年,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马称德任浙江奉化知州,也“镂活书板至十万字”(乾隆《奉化县志》所载至治三年《知州马称德去思碑记》),用木活字印刷《大学衍义》43卷20。
《奉化县志·知州马称德去思碑记》书影[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本]册到了明代,木活字印刷更为普遍,不仅在安徽、浙江、江苏、福建一带流行,而且流传到云南、四川等边陲甚至少数民族地区。各地书院、私家书局和书坊,还有封于外地的藩王,都常常采用木活字印刷书籍。明代木活字本现今有书名可考者,还有百余种,而明代的政府公报《邸报》,也从崇祯十一年(1638年)起用木活字排印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