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微软中国任总裁期间,宏桥是总部MSN产品组的开发主管,第一次注意到宏桥是在我任内启动的“微软架构师2000”项目,宏桥作为总部的专家来华在各软件园区培养本土的高级软件人才,其培训的客户满意度是最好的两人之一,绩效是36%的VSAT(非常满意),52%的SAT(满意),12%的Neutral(中性),0%的DSAT(不满意),其收集到的客户反馈也为本书提供了很多本土素材。
2003年年中宏桥回国前夕,我们在Redmond吃饭,宏桥在席间和我讲如何做产品的体系时,已经有了一些初始的框架,但是基本上还是美国式的做法,我提醒他,中国的国情非常复杂,在美国带产品团队与在中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回国后一定要找到适合中国的做法。
回国后这几年,我们也通过几次电话,彼此都很忙,也没再见面,直到2009年的再次见面,就见到这本大作了,让我既喜且惊。喜的是,看到昔日老同事已成为首席产品官、首席运营官,统领百人以上、千万元投入量级的团队;惊的是,高度抽象出来的这套产品体系的系统性、本土性及创新性。
客观地说,本书填补了IT领域的几个空白。首先,软件、互联网等IT领域充满舶来品技术,许多技术术语和工程术语都是美国的,从业人员言必称Java、.Net、CMM、MSF等。这次,中国人有了自己的产品系统——兵法。整个产品体系抽象简洁而完备,用十大流程概括了做产品的方方面面,而且与中国文化的三境界及《孙子兵法》水乳交融,不得不叹大道相通、大道至简。
其次,是本土性。宏桥回国六年,在渡过了初始的逆向文化反差(reverse culture shock)之后,始终扎根本土一线基层市场,除了北京、上海,还亲赴中小城市、城镇、县城、农村等各级市场,同时始终在做产品的第一线,至今仍在设计产品,这使得本书的立论、案例和实践卓尔不凡、言之有信。
最后,是创新性。整个产品系统是一种集成式、整合式创新的典范。其实不仅适用于软件和互联网领域,对于全行业亦可资借鉴。
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创产品体系。
读书、实践、思考、创新
如宏桥所说,最好的产品是使用最简单而又有蒙太奇般用户体验的产品。本书就是这么一款“产品”。
和宏桥认识是在2002年我高访赴美的西雅图站,因我的一个博士是其本科同学。当时宏桥在微软MSN组任产品开发主管,记得一个周六,宏桥在其家的后院花园为我专门举行了一个北大在微软四五十人的校友聚会,这样我与各产品组都能得以交流,不虚此行。
再次见面就到了2008年国庆长假,宏桥来陕西重走长征路,我提议让他12月中旬在交大承办的全国高校电子商务联合实验室年会暨创新、创意与创业论坛做一个主题演讲。当时其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做出一个好的或伟大的IT产品”,在会场引起巨大的轰动。
接下来,我鼓励宏桥把演讲扩展成一本书。宏桥从12月下旬开始闭门写作,连写5个月到2009年5月中旬完成,三修其稿,按照产品简单为好的理念,将第一稿的数十万字裁减到目前的18万字……这是本书的成因。
首先是作者读书多,这也是我知道的每个见过宏桥的人的第一印象。宏桥曾跟我说,读书是其最爱,其读书的目的就是读书。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本书确也反映了其读书的杂而不乱,除了其主修的IT和经管,书中有大量的文史哲等人文引用和感悟。他跟我说过,在微软的最大收获是读完了微软被许可从世界最大的总结图书馆得到的几千本图书,每本书五页总结。
宏桥曾跟我说过其四步读书方法,我觉得对读者亦可资借鉴:第一步是庖丁解牛,理清大脉,如产品兵法的大脉络、大框架;第二步是先习经典,再补遗缺,前者精耕细作,后者一目十行或只读总结;第三步是归纳总结,自建认知体系;第四步是知行合一,触类旁通。
其次是作者实践多。宏桥在美国有过管理咨询公司产品经理和产品顾问的经历,所以在数量上能接触到众多企业的各类产品,同时又在微软总部有过世界级产品开发的历练,回国后又有自己带队伍在基层一线做市场需求调研、产品设计和营销销售的本土经验,特别是最近的几款产品入选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这样,其从业经历覆盖了从技术到商业的全过程,包括从初始的行业分析、战略规划、需求市场调研,到中间的创新设计、代码编写、流程运作、团队管理,乃至最后的上线运维和营销销售,最后顺理成章地独立操盘数千万投入级别、统领数百人以上规模的产品团队等。
本书正是上述知行合一的系统化总结,从企业的灵魂——产品出发,在生产者集合的行业(如父亲)和消费者集合的市场(如母亲)环境下,描写了一款产品(如孩子)从孕育(设计)到成长(实施),再到闯荡天涯(营销)的全线运程,特别是在中国本土市场的实战流程。
再次是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本质和目标就是把离散的信息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演绎和归纳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整体概念的过程。其中,演绎是指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一种学习推演、适用到其他情境;而归纳则是能否把离散无序的信息条分缕析,形成规律,形成整体;而整体概念的最终形成则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认知上质的飞跃。
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作者如何捕捉信息、寻找关联、积累认知、实践检验;同时辅以大量阅读,条分缕析,整体穿透;最终完成了系统化抽象,形成了整体性的认知——“兵法”,既有学术界“知”的系统性,又有产业界“行”的实操性,同时把现代高新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不得不赞叹作者文理贯通、工巧能事、中西结合、运用自如的道行大焉!
作为创新,在中国图书中研讨关于做产品的系统化方法方面,堪称集成式新的典范。以IT产品为切入点,其实全行业做产品亦殊途同归。经济学大师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创新是判断企业家的唯一标准。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宏桥就是极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企业家之一,是当今中国创新、开拓的优秀中青年之一。
宏桥曾跟我说,一生最大的荣光,是看到全世界千千万万的普通消费者在使用其产品。我也希望,每个中国产品人都能熟读产品“兵法”,从中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论,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为自己、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创做出更简单而又有巨大蒙太奇般用户体验的创新产品。
创新创造突破性产品实战体系(以下简称体系)自顶向下分为道、法、术、器、例五个层级,如下图所示,并以三部曲承载。
什么是道、法、术、器、例?我以东西方各自最伟大的战略著作——东方的《孙子兵法》与西方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做类比说明。
道是天理,或曰本质规律,属哲学层。《战争论》一言蔽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令我每读《孙子兵法》都为之遗憾,因孙子仅直观地说战争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实在他之前的《老子》说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司马法》说过以仁义治国是正,守正达不到目的则战。只需再抽象一步就破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多可惜。
在体系中,我定义产品之道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工具,即总诗第一句“价值立道擎青空”,而不管产品人的原始动机是名利权位、兴趣爱好,抑或博爱或责任等。
法是人规,人为的法则或指导原则,即在抽象的哲学层与具体的方法论层之间存在一个原则层。此层,我以为克劳塞维茨比孙子逊色得多。
我读《战争论》将其概括为两大原则:一是集中兵力原则,主力会战,暴力无限;二是防御优势原则,即防御是比进攻更强的一种作战形式。
我读《孙子兵法》也将其概括为两大原则:第一是未战之时的慎战全利原则。即开篇首句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也就是自古知兵非好战。第二是开战之后的兵以诈立原则(兵者,诡道也),或曰无原则就是最高原则。其下可引申出诸多子原则,如重谋原则(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速决原则(兵贵速,不贵久)、奇正原则(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虚实原则(避实击虚,以众击寡,致人而不致于人)、知胜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等,丰满圆润。
在体系中,我把做产品/做创新的成功要素抽象为五大原则:一命二正三出奇,四用地利五任势。其中“命”是班子机制DNA,排位第一,运筹守正第二,出奇创新第三,这三条统称人和。知地善用的地利排第四,审时任势的天时排第五。总序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于是总诗第二句“五行铸法竞豪雄”,有法可依,天下英雄方能争奇竞艳,一展雄才。
术是方法论层。两书在此层都是关于战略、战役、战术,水准相当。如《孙子兵法》的重谋原则可展开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细节展开如五事七计等。《战争论》的战略要素可分解为精神、物质、数学、地理和统计要素五种。
体系中的术是原则的展开,分为两大子体系:做产品子体系命名为“产品兵法”,由三部曲第一部《就这么做产品》承载,是为“守正”;做创新子体系命名为“创新地图”,由三部曲第二部《就这么做创新》承载,是为“出奇”。其实“守正出奇”是一件事情的两面,即“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器是工具层。孙子在冷兵器时代,步兵、骑兵、战车为主;《战争论》就用现代火器了。
体系中的工具散落在各章节中。术器相合为总诗第三句“优术利器纵奇正”。
例是案例层。孙子基于春秋时代的战例,《战争论》主要是拿破仑时代的战例。
体系案例分为两套,为做产品/做创新两书配备的第一套为支撑案例,包括四类:主线是IT行业,三个复线,一是举一反三全行业,二是知行合一的中国式执行,三是触类旁通的国史上的变法创新及人物、事件和结构的成败得失。第二套是三部曲的第三部,关于顶级企业做产品/做创新成败案例的深度剖析。
最终,总诗结句“开新济溺夺天工”。开新为开拓创新,引自宋应星“物生自天,工开于人”。济溺出自苏东坡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虽有天工开物、鬼斧神工,然则人间的创新更能起衰振隳、道济天下,人间的创造更是开宗立派、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