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包装是绿色生产与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研究现代包装时,必须研究绿色包装问题,尤其是包装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这是包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绿色包装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对包装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包装管理系统。绿色包装管理又是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改变过去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这里指包装资源),消费与包装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包装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包装体系。因此,绿色包装重视全局和长远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是现代包装发展的趋势。绿色包装的理论基础是源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低碳经济理论等。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围绕“增长极限论”展开大争论的结果。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把可持续发展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基本内容在:①发展是重点;②发展经济与重视环境保护是一个有机整体;③应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经济和政治运行机制;④人们应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做到自身发展需要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相适应;⑤树立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和意识。
由于包装消耗资源和能源,产生环境污染,为了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环境,绿色包装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形成包装与环境保护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与制约关系,达到环境与包装的共同发展。
2.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包装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装活动中同样存在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价值转移及价值实现等问题。因此,包装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传统的包装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过多地强调发展经济,从而忽视了环境效益,最终导致社会整体效益的实质性下降。
绿色包装以经济学的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包装中的经济行为及规律与重大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及协调发展。
3.生态伦理学理论
人类的责任不仅是为了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要为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了整个社会更健康、更安全地生存和发展,这是人类对自身利益最理性的认识,也是人类社会的现代意识。因此,对包装中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应当是现代人的基本伦理观念。绿色包装也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道义上的支持与认同。
4.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Recycling Economy)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E.鲍尔丁在其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中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在其发表的《宇宙飞船经济观》一文中,把污染视为未得到合理利用的“资源剩余”。循环经济思想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已被整合为一套系统的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
传统经济是建立在线性经济模式基础上的,就是说,从物质流动方向看,是“资源一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现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这就要求更新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与线性经济相对的,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
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是把清洁生产和旧物再用或废物再生融为一体,通常包括资源开采者、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旧物再用或废物再生资源者,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5.低碳经济理论
2009年年末的哥本哈根会议使“低碳经济”一词迅速转化为大众化词汇,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从一般意义上低碳经济可以被定义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低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21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作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l%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可以说,上述理论在包装中的运用是发展绿色包装和建立现代包装意识的理论基础,即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绝不可忽视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