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对“文化”虽有不同的理解,但文化离不开人的活动和创造这一点是共同的。本节仅分析包装中的文化蕴涵。
1.包装文化的概念
包装文化,是商品包装中体现出的文化因素,它不是某种文化与包装的结合,而是体现于商品包装活动中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合。在包装设计、包装技法、包装结构、包装装潢、包装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及包装与内在商品的结合等方面都蕴涵着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因子。从一定意义上说,包装文化就是商品包装活动中体现的人文理念,实质是经济活动与人文理念的互动与有机结合,成功的包装是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共赢。
2.包装文化的经济视角
包装能够通过对商品保护和促销作用,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直接利益。经济利益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包装亦然。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包装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同的。
(1)自然经济年代。人类发展的基础之一是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在一定范围内,包装随着人们对剩余物质资料的保存而产生,那时包装中传递的文化理念就是能使剩余产品保存下来、移动起来较为方便,或是能使被包装的物品可以存放的时间更长一些。在低生产力水平时期,被包装物的数量,反映了当时剩余财富的多寡(不涉及养殖业),包装的目的,在于对物品使用价值的保护,使用价值是“物”的自然属性,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通过包装保护的物质财富数量,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那个时代包装文化的体现。
所以说,包装对物质财富使用价值的保存数量和水平对推动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与扩大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也标志着包装从一开始就蕴涵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理念,包装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是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从包装文化的角度讲,社会的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白身消费(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与积累的比例,以及对消费之后剩余物品的包装水平。包装不仅保护了物品的使用价值,也传承了物品的精神内涵。
(2)在商品经济时代,包装文化表现为获利文化,包装文化的最终经济功能和经济意义不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保存,而是为了获得交换价值,并由此推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自然经济时期,包装文化的经济功能在于保存物品的自然属性以满足维持生产者自身生存和发展对生活资料的需要,以及维持和发展社会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要,而到了商品经济时期,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目的则主要是追求交换价值及其由此带来的利益。因为商品经济本质上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的需求型经济,而是一种为了价值实现的获利型经济。商品生产者虽然也要通过对商品的包装来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这种保护完全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保护使用价值完全是为了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这时的包装文化中蕴涵和传递的是对货币利益的追求和对价值增值的渴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到了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础手段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市场经济阶段。这一时期,市场竞争的范围空前扩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为适应这一时期市场剧烈竞争的需要,商品包装作为一项支柱产业出现了,包装文化则以其更加丰富的蕴涵,在完善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保护及推动商品价值实现中发挥着巨大的经济作用。同样,包装文化在推动着各个市场经济主体在满足其获利性需要的同时,也推动着它们最大限度地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使人、工具、资源等发挥出其最大功能,促使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并由此必然促进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
(3)现代商品包装文化中蕴涵着提升商品附加价值的重要功能。包装文化是体现在被包装商品之上的附加文化,其附加劳动不仅具有价值实现意义,而且还具有价值的增值意义。
商品包装,是生产劳动的一部分,是生产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作为社会生产性劳动的重要构成,包装文化本身进一步提升和创造着商品的价值,那些经过较多层次加工的精细加工,包括商品包装设计、制作过程,它不仅转移进去了新的物化劳动(原材料),而且追加进去了新的活劳动(包装设计、包装造型、包装结构、包装装潢……)。商品包装的劳动过程是商品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既包括作用于包装物上的各种技术手段,也包括对各种社会信息、文化理念、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传递及由此带来的附加价值的提升。
总之,包装文化既促进了包装业本身的发展,也拓展了社会信息的传递渠道,促使包装发展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