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为您介绍的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化学、物理、生理生化因素,属于影响质量的内因。而商品在运输、储存等流通过程中,要与自然环境接触,有时受日光的直接照射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空气中的氧、水蒸气、有害气体、细菌、霉菌等的作用,温度、湿度、气压及日光照射的影响,商品会发生霉腐、虫蛀、锈蚀、老化、溶化、干裂、退色、挥发、燃烧和爆炸等物理、化学、生化变化,使商品的质量下降,甚至报废。因此,必须了解外界因素与商品质量变化的关系,下面分述其中的主要方面。
1.环境温度、湿度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大多数商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其含水的多少因商品的成分及结构而异。对大多数商品来说,水分是商品的必要成分。环境中温度、湿度的变化必然引起商品含水量的增减,引起商品质量的变化,引起储存环境中微生物、虫害的生长、繁殖和死亡,所以商品中的水分与环境温度、湿度密切相关,是影响流通商品质量最普遍的外因。
商品中所含的水分根据存在状态和性质,可以分为结合水和游离水。
(1)结合水(也称化合水)是以氢键的形式存在于商品胶体系统内的亲水性物质。结合水和商品体的其他物质共同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失去这部分水,商品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2)游离水是吸附在商品表面或结构中毛细管内的游离状态的水,又称为自由水。这种水具有普通水的性质,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商品水分变化的主体,它是霉腐微生物等生物因子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来源。商品本身水分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是游离水的变化,它将随着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环境温度的变化与商品中的含水量有着密切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商品质量的变化。在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的变化可以提高或降低商品中的含水量,同时湿度的变化还可引起某些易溶、易熔、易挥发液体,以及有生理机能的商品发生质与量的变化,使商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受到损失。
2.空气和日照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在空气中通常有约21010的氧存在。商品发生化学和生化变化绝大多数与空气中的氧有关,氧是很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商品直接化合,使商品氧化,不仅降低商品质量,有时会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量发生自燃,有时还会发生爆炸。如氧能加速五金商品的锈蚀,加速害虫的生长繁殖。商品霉变也有氧的作用。在腐败微生物中,缺氧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含有不饱和成分的油脂和肥皂,接触空气中的氧后,能逐渐氧化、酸败。另一些具有生理机能的商品要借助氧进行呼吸,如粮食、果蔬、鲜蛋等。可见,氧对商品的质量变化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流通中要针对商品的具体性能,选择相应的包装技术与方法,控制包装内的含氧量。
日光也是影响商品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日光中包含着各种频率的色光(可见光谱),红外线约占43%,紫外线约占7%。红外线有增热作用,可以增加商品的温度,降低商品的含水量。紫外线对微生物有杀伤作用,大多数细菌只要日光照射1~2h就会死亡,其他微生物光照1~4h,多数也会死亡。但是有些商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发生剧烈或缓慢的破坏作用,而且还可能发生自燃,引起火灾。
3.外力对流通商品质量的影响
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需经过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及运输途中的中转、储存、搬运、装卸等,这些都会使商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振动、冲击,使其质量受损。例如,常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有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的减震系统多不相同,因此其运载商品受到的振动情况也不同,火车的振源主要来自车轮,通过路轨接头处或轨道面凹凸处的冲击振动、车轮的偏心、道路的起伏不平、车辆的摘挂、上下坡、过岔道、启动、紧急制动等因素。这些振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单独起振,也可能同时作用,引起更为复杂的叠加振动。轮船的振动源主要来自主机及螺旋桨的不平衡,尤其当螺旋桨部分露出水面时,振动更大。此外,波浪的撞击也能引起振动。飞机的振源一般来自发动机及气流突变所发生的抖动,飞机起落时,突然瞬间着地或由于跑道不平往往引起冲击振动。除此之外,商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层层堆码,使底层商品承载过重,以及商品在装卸、搬运过程中的意外跌落等原因,产生的外力都会损害商品的质量。因此,为了保护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避免或减轻各种外力的损害,其基本方法之一,就是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的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