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包装与传统包装的不同,一是表现在技术手段上的巨大发展,二是对包装认识的提升,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这里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包装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1.包装是商品的构成要素之一
商品是指用来进行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商品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商品是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具有一定效用的产品。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是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生产过程结束,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就最终形成。但该产品在经由若干渠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其特定功能是否能有效保持,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装(当然还有其他方面),即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技术的应用。按照现代观点,包装不再被认为只是商品的保护膜,而是商品本身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且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消费者购买的大多是被包装物完全“掩盖的物”,消费者大多是依靠包装物来识别商品,这时的包装物实质上就是在信用关系下的“商品实体”。因此,将包装理解为商品的基本要素也就不难理解了。
既然商品是“物”与包装的结合,则大多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没有包装就不可能进入市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所以说:商品=产品实体+包装。
但是,包装又不是商品实体被消费的部分,而是促成、保护和协助商品实体的最终消费。商品从生产地点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有装卸、运输、储存等环节,产品包装就应具有可靠、适用和经济等效能。在整个的转移过程中,包装能保护商品的理化生性质不发生改变,特别是不发生负向的改变。同时包装还能促成商品实现有效、高效转移,即经过严格的包装和包装物上的各类标志来指示在流通各环节上应如何进行操作,如“小心轻放”、“谨防变潮”、“请勿倒置”等文字及图形说明。当然,包装标志还有助于促销和指导消费等,在此不赘述。
2.现代包装与自然资源
包装是利用各种包装材料对商品实施的保护作业,因此,既是对商品的保护也是对各种资源的直接与间接消耗。通常所说的资源就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或经过人的加工后,能为包装利用的一切资源要素。它包括土地资源、矿产原料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水利资源及各种合成的包装材料等自然物与加工物。即使是加工物,其渊源也是某种自然资源的转化。而这些资源正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如何使包装物能持续、有效、循环地为人类服务,已经成为研究包装作用的重要课题。
自然资源与包装发展的关系极大,是包装工业生产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原料资源、能源和各种材料等对包装的发展有更大的作用。能源不仅是包装的动力源泉,有些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既是化工原料的主要原料,又是生产包装材料的原料来源;矿产原料资源则是包装所需多种金属原料和非金属原料的主要源泉。
包装中运用现代科技成就,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但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包装成本有直接影响,同时对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各种资源的状况与包装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是个资源大国,有某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矿产原料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有不少著称于世的矿产分布区和开发点。这为我国发展包装工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也必须认识到存在的不利因素:在总的资源蕴藏量上,我国与美国、俄罗斯等资源大国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有13亿多人口,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高甚至是贫乏;包装技术相对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在多种包装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上还不能与我国快速发展的流通事业相适应,也很难与先进的国际包装水平相媲美。尤其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包装对资源的消耗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我国应加快包装业的发展,尽快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我国自主的包装工业体系。
3.现代包装与环境保护
包装与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密切,其主要负面表现是在两个方面所造成的公害,即包装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及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包装材料中,如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包装物和一些辅助材料的制造加工等,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含有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未经回收利用的废物中所含的有毒化学物质和有害微生物造成环境污染,加重了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包装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正确处理好环保问题,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企业在为市场提供越来越多包装物的同时,包装用后的废弃物也相应增加,成为形成垃圾公害的重要原因。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既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现代意识和观念的培养问题,比如有害化学物质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塑料物难以分解,一旦被雨水冲刷流人江河湖海,会给一些水生动物带来危害;若以焚烧法处理,一些释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会形成“二次公害”,如形成酸雾、酸雨,危害地面植物和水中生物,影响农作物和水产品的质量,有些毒害性气体物质,通过人的呼吸和皮肤接触,产生致病、致癌的危险等,这绝不是废物处理中的技术开发或技术选择问题,而是对社会甚至是对人类自身的责任问题。因此,研究和采用无公害包装,是发展现代包装和实现循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4.现代包装促进经济发展国际经济交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包装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包装是以社会整体发展为基础的,以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和艺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发展、结合为条件,以优化保护功能、强化促销功能和扩大方便功能为主要特征。包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是使生产、流通和消费紧密联系的物质条件之一。
包装行业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的特殊行业。1980年以前,我国包装行业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包装技术落后,无论是机械设备、原辅材料,还是加工工艺及包装设计等均无法与当时的国际水平相比,而且技术力量不足,人才奇缺,包装成为流通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1980年时整个包装工业产值仅为72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8%。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新时期,现代包装业体系已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1995年包装工业产值达1145亿元,1998年增加到1840亿元,1999年为2020亿元,2000年达到2200亿元以上,以平均15%以上的速度递增,工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2%以上,在国民经济40个主要行业中,包装业已上升到第14位。在2001-2005年间,包装工业仍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现在包装行业每年要承担3万多亿元工农业产品和数千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配套作用。今天,我国整体包装工业的发展已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而在专门的物流包装中,有些已经达到与当代发达国家同步发展的先进水平。
2009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国际贸易量的增加,无疑是提高我国包装业的整体素质,优化、提升包装业结构的良机。
其一,在WTO的框架下,可以充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普惠政策,获得多边无条件最惠国待遇,这将使我国包装企业能获得和引进最先进包装技术和包装设备,降低包装生产运营成本,增加我国包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二,在WTO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标准和世界贸易管理的接轨,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和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包装市场有序竞争的形成,进而提高我国包装业的整体水平。
其三,国际贸易量的增加,一方面向世界打开了中国包装业大门,另一方面我国也跨进世界包装市场的大门,我国的包装材料、包装机械也可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以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其四,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促进我国包装业的联合发展,促使包装行业必须改变包装业小而分散的“麻雀战术”,尽快走上联合发展之路。同时,采用国际包装标准,可促使我国包装业的发展尽快达到当代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有助于改变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包装不足与包装过剩的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