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点在图像印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像的色彩浓淡和层次深浅都取决于网点。网点是怎样加到印版上去的呢?
最初在印版上形成网点要依赖于玻璃网屏(又名网版、网线版)。1886年,美国发明了使用光学玻璃经雕刻、腐蚀与涂色制成的玻璃网屏,它由垂直相交、等宽的黑线和透明线组成,网屏上存在许多个大小相等的透明小方孔,称之为网目孔,一英寸内黑线的多少表示网线数。这种网屏,在照相制版工艺中用了很长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大中型印刷厂与国外印刷企业一样,基本都是用玻璃网屏进行加网制版的。当时,还是将照相分色和加网分开进行,称为间接分色加网法:先用滤色片对彩色原稿分色,制成连续调阴图片,然后再将玻璃网屏装在感光片与分色阴片之间,在感光片上形成与原稿色彩浓淡相对应的大小不同的网点,获得的网点阳图片便可用于晒制印版了。此法修正机会较多,制版效果容易控制,但操作复杂,费时耗材,玻璃网屏昂贵笨重,而且图像清晰度受到损失,所以逐渐被价廉、轻便的接触网屏取代。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胶片制作的接触网屏。胶片网屏上均匀分布着中心实、边缘渐虚的5成网点,使用时与感光胶片密合接触,在分色的同时直接得到网点分色阴片,这种直接分色加网法简称为“直加”或“直挂”。采用“直加”工艺时,必须具备强光源、蒙版、灰接触网屏、特硬全色感光片等。由于此法省时省料,清晰度较高,操作简便,所以很快在我国推广使用。
电子分色机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随着计算机、激光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电子分色机也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效率、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先进的电子分色机采用电子或数字加网,以激光为记录光源,由无形的电子或数字网屏形成网点,加网工具是光栅图像处理器( RIP),它可根据图文处理好的信息自动确定网点的大小、角度、线数。此法具有网点实、边缘清晰、层次丰富、细微层次好、记录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很快在国内普及。
上述提到的加网方式都是采用传统调幅加网(又称为AM加网)方式,图像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网点构成的,无论网点大小,彼此间的中心距都一样。但调幅网点各色版有不同角度,套印后往往会产生龟纹,从而影响画面的美观。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彩色桌面系统推出了调频加网(FM加网)新技术。调频网点满版都是同样大的小网点,画面的浓淡层次是用网点的疏密来表现的,即浅色调网点稀疏,深色调网点密集。与调幅网点相比,调频网点有如下优点:表现层次细腻逼真,尤其是画面的高光层次表现得更自然;调频网点可与高保真技术结合,使彩色复制达到更加逼真完美的效果;最大的优点是调频网点没有角度,彻底消除了龟纹。
近期又出现了融合调幅与调频网点两者优点的混合加网技术:在0-10%和90%-99%的复制区域采用FM加网,而在10%-90%的范围采用AM圆网点加网,将二者在网点构成、色彩混合、消除龟纹、印刷时便于操作补偿等方面的特长有效地结合起来。两种印刷企业所熟知的方式再与热敏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成像技术相结合,可获得更清晰、更精细的网点。
通常,如果想使用简单易用的生产程序或者沿用传统生产程序,那么最好选择调幅加网,其次是混合式;如果从印刷稳定性的角度考虑,就要优先选择调频加网,其次是混合式,最后是调幅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