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是人人都很熟悉的颜色,从理论上说黑色即无光之色。在生活中,只要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很弱,就会呈现出黑色的面貌。有人喜欢黑色:因为它使人安静或沉思,让人得到休息,显得庄重坚毅等;也有人不喜欢它:漆黑的地方,人们会失去方向,感到阴森、恐|布,它还会使人感到忧伤、消极或悲痛,甚至与死亡相连。
但是,不可否认,黑色与其他色彩组合时是极好的衬托色,可以充分显示其他颜色的光感与色感。因此在彩色印刷工艺中,黑色颇受重视。
前面提到三色印刷的特点是仅用黄、品红、青三原色油墨对原稿进行复制,原稿中的黑色可由三原色油墨混合而成。从色彩学理论上讲,这是可能的,但在实际生产中,却由于材料和技术的限制,仅三色印刷的产品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暗调偏红,于是人们尝试在三原色版的基础上增加了黑版,画面整体效果显得令人满意。四色工艺推广应用已有40余年的历史了。
四色印刷工艺在使用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的传统四色工艺、底色去除工艺和灰成分替代工艺。这三个阶段都是围绕着如何用好黑版、使其发挥更大作用而进行的。
早期的三原色油墨光学特性不够理想,三原色等量混合应该合成的黑色往往会是偏红的深棕色,暗调部位层次不够分明,仅靠黄、品红、青三色油墨在印刷中再现中性灰很困难。黑版的加入稳定了图像的暗调和中间调层次,强调了暗调的细微层次,提高了画面的反差和清晰度,同时还解决了图文合一的印刷问题。此时四色工艺的黑版主要起调节作用,即以三原色版为基础,黑版起骨架、轮廓的辅助作用。
根据原稿的用色特点,黑版通常被分为三类:短调黑版是名副其实的轮廓黑版,只在中间调和暗调起强调作用,用于色调明快鲜艳的画面复制;中调黑版是按正常比例制作的黑版,又名线性黑版,对图像的次高调、中间调和暗调都有影响,用于色彩凝重厚实的一类原稿的复制;长调黑版又名全调黑版,网点面积占全图80%左右,此时的黑版已经成为主要印版,三原色版只起辅助作用,长调黑版多在复制国画和后期的灰成分替代工艺中使用。
近年来,随着高速多色印刷机的出现,油墨的干燥成了限制印刷速度的瓶颈,解决方法除了从改进材料的性能入手,如改善油墨和纸张性能,再就是从工艺的角度解决,因此底色去除工艺(简称LCR工艺)应运而生,具体做法是减少彩色图像暗调处三原色油墨的量,同时以黑墨代替,起到“以一代三”的作用。这个阶段黑版的地位有所提升,在暗调处减少了彩色墨用量,解决了墨层干燥问题,有利于高速多色机印刷作业,而且还降低了印刷成本。由于电子分色机的普及使底色去除操作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此法很快便推广开来。
在底色去除工艺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战果,第三阶段的灰成分替代工艺(又名非彩色结构工艺或灰色置换,简称GCR工艺)出现了,它打破了以三原色为基础进行复制的传统习惯,突出了黑版的作用,采用长调黑版,使整个画面的全阶调三色油墨叠印的灰色成分全部去除或分级去除,去除的色量用黑墨代替。图像中各种色相的彩色成分仍然靠彩色油墨完成,在图像的任何部位,最多仅有两个原色与黑墨并存,故名“两色加黑”工艺。目前先进的DTP、CTP技术在去除量上可以进行0-100%的灵活控制,黑版已不再处于辅助地位,整个画面的阶调都由黑版来统治,黑版起到了影响整体颜色组合与阶调复原的重要作用。
从不使用黑版的三色印刷工艺到使用黑版的传统四色印刷工艺,再到突出黑版作用的灰成分替代工艺,彩色复制技术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黑版应用也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