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版印刷是指印版的文字和图形部分凸出于版面的印刷方式,追溯其前身,便是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可以把它的印版看成是一个大印章,只是盖印的方式用印刷机代替了手工操作而已。
凸版印刷一千多年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在印版版材、制版技术和印刷机械的变化。古代的凸版主要是木刻印版、木活字版、泥活字版和金属活字版。近代凸版印刷则是铅印凸版、感光树腊凸版及照相铜锌版。
自1807年开始,我国印刷业逐渐放弃了木刻印版的手工操作,改用铅活字版,按照文稿的要求排版后放置在印刷机平台上,紧固后进行印刷。这种铅活字版耐印率只有1-2万印,印量大时还须重新检字排版。后来出现了印速更高的凸版轮转印刷机,印版滚筒是圆的,活字版根本无法装机。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人们发明了先从活字版上打制纸型,用纸型浇铸铅版的复制凸版制版法。首先用薄而韧的雁皮纸一张张地铺在铅活字版上,用毛刷轻轻敲打,使纸面填充活字版字面的低凹处,复制出活字版的凹字版面。在这样的纸型上浇铸融化的铅水,冷却后便可得到同活字版字面完全相同的可平可圆的浇铸铅版。为了提高耐印率,人们还采取了铅版镀铁工艺。
20世纪60年代,国外出现了感光树腊版,利用光化学原理,与照相排字配合,使用感光性高分子聚合物制作凸版,取代铅活字版。70年代,国内印刷业在推行照相排字技术的同时,引进了感光树腊版,不仅节省了大量的铅、锌、铜等有色金属,而且比金属版更轻更薄,印速更快,还可以使工人摆脱铅金属的毒害。
20世纪的凸版制版分为文字排版和图像照相制铜锌版两条工艺流程。无论铅版还是树腊版都只解决了文字印刷的问题,遇到图形图像,还需制作铜锌版。如果原稿是具有连续变化的阶调层次的照片或素描,则需要照相制作加阿铜版,一般速写、图纸类的线条原稿则照相制作锌版。制作铜锌版时,先照相制出负像底片,用负像底片在涂布了感光胶的铜或锌版上曝光(俗称晒版),然后进行腐蚀处理。铜版使用三氯化铁溶液腐蚀,锌版则用硝酸和盐酸混台溶液腐蚀。
一千多年来,凸版印刷在书刊印刷中占有主要位置,最近几十年中,随着平版印刷的崛起,凸版印刷使用得越来越少。近年来,随着柔版印刷的升温,感光树脂凸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