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些发明不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马克思曾评论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印刷术是指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纸张等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从现存最早的文献和印刷实物来看,我国雕版印刷术出现于7世纪,即唐贞观年间。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令梓行(即印刷)长孙皇后的遗著《女则》,这是世界雕版印刷之始。雕版印刷术使图书的多册复制成为现实,缺点在于当时使用的是木版,每印制一本新书就要重新刻版,既费工又费时费料。距今约1000年前的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升又发明了泥活字版印刷,成为印刷术发明后的第二个里程碑。1455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版印刷技术,并采用机械方式印刷,从此西方进入印刷术的鼎盛时期。印刷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文化、物质和技艺等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原始社会中,劳动催生了语言,但语言在当时难以保存和传播,人类又发明了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字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绘画记事,逐渐演变成象形文字,直到规范文字,经历了一个从繁到简、由圆而方的漫长过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它使语言信息得以准确、完整、形象地再现,不受时空限制,使知识的存留与传播更加便捷,也成为印刷术诞生的重要前提条件。
伴随着文字的演变,在以刀笔、竹挺为笔的基础上,秦国名将蒙恬以兔毛和竹管为材料改良了殷商之前使用的毛笔,提供了方便的书写工具。公元3世纪,我国出现了用松烟或油烟加动物胶制成的适宜书写与绘画的墨。东汉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了价廉物美的“蔡侯纸”。笔、墨、纸的发明成为印刷术产生的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盖印和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碑刻拓印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
中国社会进入到唐代,社会的安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兴盛、佛教的流行,都需要迅速、大量地传播信息,传统的写抄本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各种文字资料的需求,印刷术由此应运而生。
印刷术问世之后,引发了文化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与手抄书籍相比,它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文盲率在随后几个世纪里大大降低,对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堪称“人类文明之母”,在人类文化与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孙中山先生指出:“据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质原件共有五种,即食、衣、住、行及印刷也。”可见印刷的地位多么重要!书刊印刷向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报纸印刷向人们传递信息,包装装潢印刷可以保护、宣传、美化商品,文化用品印刷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方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印刷业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