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广告还要善于引发消费者的联想,使消费者在接触广告之后,能勾起他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以及与广告信息相关的事物的回忆,最终使消费者在对广告的有关信息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比较中进一步增强认识,加深印象。
(一)联想的概念与分类
所谓联想,就是人们在回忆时由当时感觉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一件事物又记起了有关的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按照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不同,一般把联想分为以下不同的种类:
(1)接近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在经验中容易形成联系,因而容易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例如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桃花流水鳜鱼肥”则是在时间上接近。
(2)相似联想。由某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称为相似联想。例如由春天想到繁荣,由劳动模范想到战斗英雄。
(3)对比联想。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称为对比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冬天想到夏天等。
(4)关系联想。由于事物间的各种联系而形成的联想,可通称为关系联想。例如:部分与整体或种属关系的联想,如由文具想到钢笔,或由钢笔想到文具;因果关系联想,如由寒冷想到冰雪,或由冰雪想到寒冷,等等。事物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事物种种联系的关系联想也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是哪种联想,都可以帮助人们从别的事物中得到启迪,促成人的思维活跃,引起感情活动,并从联想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广告宣传中,有意识地运用这种心理活动的重要功能,充分地利用事物间的联系形成各种联想,可以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引发联想的技巧
1.采用直喻、暗喻、象征的手法
巧妙、含蓄的象征和比喻是广告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也是引发消费者联想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某轮胎公司广告词——“比大象的皮更结实”,一副轮胎到底结实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点很难用简短的文字向消费者描述清楚,这里广告创作人员巧妙地借用大象皮作比喻,让消费者产生相似联想,从而取得对产品品质的认同。
2.借用耐人寻味的相关语或谐音字
许多广告创作人员在创作中经常会借用一些耐人寻味的双关语或谐音字来暗示产品的品质,例如“中意冰箱,人人中意”,“中意”二字既点明了产品的品名,又可理解为厂商对产品效果的期望,还可理解为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美誉度。再如汾酒的广告词——…汾酒’(分久)必‘喝’(合),‘喝酒’(合久)必‘汾’(分)”,把产品名、企业名等与成语或俗语巧妙地联系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寓意和联想。
广告引发联想的心理功能还必须以充分地研究广告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和消费趋势为基础,掌握广告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易于激发联想的广告因素,使广告信息取得联想效果。
本文网址:https://www.ltbzc.com/article/1712121409211400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