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碧峰峡风景区坐落在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它是成都万贯集团投资开发的一个大型生态景区。幅员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有“天府之肺”的美誉。碧峰峡风景区包括峡谷自然风光和野生生态动物园两大部分。
1999年12月28日,碧峰峡正式建成向游人开放。它的诞生从最初的非议到引起的震动及后来的反思,在中国旅游界,目前可能还没有一个风景区能与之相比。
碧峰峡风景区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最初是“违背政策”的,启动之初跨越了政策红线。
碧峰峡风景区可以说是典型的策划经济,把策划发挥得淋漓尽致。碧峰峡也是媒体效应的典范,其中《华西都市报》的连续报道,以及其他媒体的加入,催化了碧峰峡的火爆,到高峰时,千车拥堵碧峰峡,拥堵的车辆在碧峰峡山脚下排成了蜿蜒的长蛇阵。除成都、乐山等地的游客外,重庆、内江、宜宾、甘孜、阿坝、绵阳甚至湖北、湖南等地的游客也驾车大量涌入碧峰峡。碧峰峡开业的当年,就带动雅安的相关产业收入1.6亿元。由于碧峰峡火爆,2001年和2002年,共带动当地相关产业收入6亿元,占雅安市当年GDP的比重达3.5%,每年向当地政府上交利税500多万元。
碧峰峡本是雅安山区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景区,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引发的强大冲击波惊动了四川旅游界和省委、省政府,继而波及全国,甚至海外。碧峰峡不仅是旅游界人士争相学习的业界明星,同时还是中国各级政要、领导频频光临的典范景区。2001年6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随行的10多位国家有关领导,在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和省长张中伟的陪同下亲临碧峰峡视察。总理为支持碧峰峡进一步发展,从总理基金中拨出3000万元专门用于雅安到碧峰峡的公路建设,解决交通瓶颈。
开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李岚清、钱其琛、田纪云、迟浩田、周永康、周光召、杨汝岱、张思卿、万国权等先后到碧峰峡视察。
在碧峰峡创造了一连串的奇迹之后,一些专家学者将其评定为一种引领中国旅游业发展方向的模式,后来很多人将这种模式统称为碧峰峡模式。
碧峰峡模式目前已成为旅游景区开发政企合作的样板。碧峰峡景区从一个有争议的改革先驱,一跃变成旅游明星和模范。碧峰峡模式创造了中国旅游业的奇迹,也创造了一个策划史上的奇迹。
碧峰峡模式将作为中国旅游行业中的一个改革典范和一个非常经典的策划案例永载史册。
在碧峰峡模式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后来万贯集团开发的蓥华山欢乐谷风景区也取得了很大成功。
(二)策划的媒体效应对碧峰峡的影响
1.《华西都市报》的报道引爆碧峰峡模式
1999年12月28日,碧峰峡正式建成向游人开放。开业后就遇上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因为新模式的运作得当,碧峰峡首次亮相便迎来了开门红。2000年春节,在成雅高速公路上曾出现5000辆车竞发前往碧峰峡的壮观景象,几乎是一夜之间,碧峰峡就令雅安这个曾经封闭、保守、年财政收入仅3000万元的落后城市名声大振。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是“雨城”雅安历史上人气最旺的春节,每天数万游人从省内外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碧峰峡蜂拥而来,以致成雅高速公路自2000年大年初二上午9时起,便出现了持续的堵车现象。
开业第一个春节期间,碧峰峡景区每天收入达100万元之巨。雅安市的银行里因碧峰峡带来的相关收益存款每天近500万元。这一切,对1998年以前的雅安市而言,是做梦也不曾想过的。
碧峰峡在开发过程中闯了红灯,是冲破了重重阻碍才得以建成的,其核心问题就是民营企业万贯集团独家买断了碧峰峡的50年经营开发权,这种合作模式在中国旅游业开发进程中还是第一次。碧峰峡虽说建成开业了,但种种责难和非议并没有停止,来自众多相关部门的反对声依然存在。碧峰峡风景区的50年开发经营权被出让给了成都民营企业万贯集团,这个开发模式闯了红灯,与当时的《四川风景名胜资源管理条例》上规定的条条框框有冲突。
来自省上甚至部里的政治压力才是碧峰峡遭遇到的最大阻力。雅安与万贯集团签订租赁开发合同后,遭到了省有关部门的点名批评。
碧峰峡老总陈清华亲自请《华西都市报》总编席文举为碧峰峡把脉,席文举觉得这个新景区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它的重大改革意义:在开发过程中闯了红灯,民营企业万贯集团独家买断了碧峰峡的50年经营开发权。现在,碧峰峡虽说建成开业了,但种种责难和非议并没有停止,来自众多相关部门的反对声依然存在。这说明,碧峰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旅游景区经营项目,碧峰峡在目前所引起的种种矛盾,也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招商引资项目与农民之间产生的冲突。改革开放20年了,中国旅游产业还处在萌芽阶段,碧峰峡的开发模式和它所引发的矛盾、冲突,恰恰说明了中国旅游景区开发已经开始了自发的变革。
席文举很快确定了策划报道的方式方法。他还特意指出,要对雅安市委市政府的敢为天下先的政府官员进行典型宣传,这种不可多得的好干部,一定要浓墨重彩地宣扬!
2000年3月20日,星期一,《华西都市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大手笔经济新闻报道《碧峰峡模式》及评论《敢为天下先》。之后连续三天,均在同一位置发表《碧峰峡精神》、《碧峰峡冲击波》系列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在报头如此超大规模地推出经济新闻领域的典型企业报道,这在《华西都市报》是首次,在四川旅游行业中如此浓墨重彩地包装名不见经传的碧峰峡景区,这在四川各大媒体中也是空前的。
文章刚一亮相,即引来众人喝彩。
如果说2000年春节期间出现的千车拥堵碧峰峡的火爆场景是缘于碧峰峡新景区的首次亮相,那么,2000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再次出现的万车竞发前往碧峰峡现象就不得不归功于《华西都市报》推出的碧峰峡模式系列报道了。当时正值国家推行第一个七天黄金周,成群结队的游客怀着兴奋而好奇的心情,从四面八方奔赴碧峰峡,他们想看看这个被《华西都市报》描绘为“人间仙境”的地方的神奇所在。
“五一”期间的人流、车流比春节多出了一倍!雅安交通、旅馆“防线”频频“失守”,数千辆车被困景区,拥堵的车辆在碧峰峡山脚下排成了蜿蜒的长蛇阵。雅安交通告急,宾馆住宿告急!雅安市委书记王平带领四大班子领导亲自上阵指挥交通。封闭千年的雅安小城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阵容的游客“大军”,从2000年4月28日至5月6日,碧峰峡景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最高峰5月5日时达到25000人次,比春节高峰日游客量11000人高出一倍。“五一”期间,由碧峰峡带给雅安市的服务性收入估计在4000万元以上。碧峰峡再次创造了中国西部旅游的神话。
2000年“五一”前后,《华西都市报》的系列报道带动了四川各类媒体对碧峰峡的更大关注。报纸、新闻网络及成都各大电视台纷纷出动,开始长篇地报道、阐述四川旅游业中出现的这个新景区,媒体对碧峰峡的报道再也不是小“豆腐块”式的面目,取而代之的是大块文章连续报道、报社评论员文章、专题新闻、专版聚焦。铺天盖地的有关碧峰峡的新闻报道开始探讨一个主题:碧峰峡模式。至此,碧峰峡模式成为碧峰峡这个新崛起景区的代名词。席文举对“碧峰峡模式”最初的新闻策划报道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应,引导、带动了其他众多媒体的普遍关注,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舆论共振。
这个冲击波很快波及全国和境外,碧峰峡成了新闻记者聚集的热点。《华西都市报》推出的有关碧峰峡模式的报道,引起了理论界对该模式的大讨论。
2001年5月24日,《华尔街日报》用整版篇幅配图报道碧峰峡,标题是《中国国家公园计划面临考验》。国外媒体开始站在更高的报道层面上重新审视代表中国旅游改革新生事物的碧峰峡模式。
2001年5月28日,上海《文汇报》头版发表《碧峰峡突破国有必须国营框框》一文,文中报道了碧峰峡“率先实行‘国家所有,政府规划,企业经营’的旅游开发新模式”。
2.朱总理视察碧峰峡
就在媒体轰轰烈烈地报道和讨论碧峰峡模式的时候,碧峰峡引起了中国政府高层的关注。2001年6月8日下午5时30分左右,朱镕基总理在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省长张中伟的陪同下,来到碧峰峡视察。朱总理这次入川主要是视察甘孜州生态屏障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他入川的第一天即来到了碧峰峡。总理着重调查、了解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以及企业上缴税费的情况,听说碧峰峡开发建设成了“生态乐园”,带动了周边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雅安第三产业的发展,他高兴地指出:“生态是你们的资源,是你们的财富,是你们的生命!”总理赞扬碧峰峡的生态环境好,指示碧峰峡要创新发展,搞好生态建设,把企业做大做强。
总理亲临碧峰峡视察,包括万贯集团老总陈清华在内的许多员工和农民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6月17日,朱总理亲自拍板从总理基金中拨款3000万元,专项用于雅安到碧峰峡的公路建设,这笔巨额款项解决了碧峰峡景区的交通瓶颈。
总理亲临碧峰峡,表明一直遭受非议的碧峰峡模式最终盖棺定论。
3.总结媒体效应
碧峰峡本是雅安山区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景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碧峰峡模式引发的强大冲击波惊动了四川旅游界和省委、省政府,继而波及全国,甚至海外。碧峰峡不仅是旅游界人士争相学习的业界明星,同时还是中国各级政要、领导频频光临的典范景区。碧峰峡引起国家如此多领导人的注意并亲临视察,实属罕见。碧峰峡从一个有争议的改革先驱,一跃变成旅游明星和模范。四川省假日办的系列统计数据表明,碧峰峡已经一举跃升为四川12个重点景区中的前3名。
有人说,碧峰峡是命运的宠儿,主要是因为《华西都市报》的倾力策划宣传,才得以一夜成名于天下。这话虽然对,但又不完全对。“对”就是正确的策划会释放让人意想不到的能量,“不完全对”是指策划也并非万能,不能无中生有。碧峰峡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不过是通过媒体的策划宣传才让这些优势得以发挥它的潜能。
这就是策划的媒体效应的典范之作。碧峰峡模式创造了中国旅游业的奇迹,创造了策划界的奇迹,也创造了一个新闻策划史上的奇迹,它是媒体效应理论的最有力案例。
(三)碧峰峡策划的大型活动
1.策划“中国超人”陈建民绝食49天
2003年10月19日,美国魔术师大卫·布莱恩在泰晤士河畔成功绝食44天轰动世界。就在布莱恩尚未完全康复之际,2003年12月10日《华西都市报》在新闻《轻松绝食49天挑战饥饿极限》中报道了四川泸州市纳溪区50岁的个体中医陈建民放出的豪言:“44天只喝水不进食算不了什么,只要有人与我合作,我将以中医博大精深的养生之道,一边工作一边绝食轻松度过49天以上,打破大卫创下的人类饥饿极限纪录。”
该新闻立即引起国内各大媒体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想与陈建民合作的单位有很多,称可以为他出资,尽快促成他的惊世之举。
而万贯集团抢先一步,立即着手策划邀请陈建民到碧峰峡景区表演。经过3天的恳谈,万贯集团的实力和诚意终于打动陈建民,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2003年12月16日碧峰峡与陈建民签约。
2004年3月20日,50多家中外媒体一齐涌向碧峰峡,聚焦“东方超人”陈建民。
陈建民挑战饥饿极限一事很快吸引了游客,旅游团络绎不绝,景区停车场很快排起汽车长龙,14米高的八卦塔成为碧峰峡的一个亮丽的旅游新景点。各地游客争相以八卦塔为背景,纷纷与之合影留念。碧峰峡配合此次活动又策划了“美女助威团”、“中医声援团”、“旅游同行考察团”、“记者团”、“奇人艺术团”等18个社会团体来助威。
2004年5月7日15时30分,挑战人类饥饿极限的四川老中医陈建民终于结束49天的“辟谷”表演正式出关,并宣布挑战人类饥饿极限成功。海内外百余家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广泛报道,英国天空电视台甚至进行了全球直播。
陈建民挑战饥饿极限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引起了各方的热烈讨论,全球10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齐聚碧峰峡关注这一“挑战”过程。中央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多次报道和专题讨论。2004年5月22日央视《新闻会客厅》对此作了专题讨论。碧峰峡策划的陈建民挑战饥饿49天的活动十分成功,这个策划活动的实施,使世界目光聚焦四川,聚焦雅安,聚焦碧峰峡,拉动了旅游,增加了收入。
万贯集团新开发的项目“万贯五金机电城”的醒目广告就悬挂在八卦塔正中,除了去碧峰峡的游客能看到此广告外,这个广告也一直处于中广网和天府热线进行的24小时现场网上“监视”直播的镜头里。在活动期间,浏览网上视频的人数达到了日访问量40万人次,这无疑又为万贯集团推销此项目节约了一大笔广告费。
2.策划“摩梭女王迁住碧峰峡”
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处的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有一片美丽的泸沽湖,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人们常说,“摩梭”人就是“女儿国”,泸沽湖就是“女儿国”的国境。世界各国民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这一族了。“女儿国”的生活情态与母系氏族制度有何联系?难道是对人类早期母系氏族制度的一种承袭吗?为此,国内外学者做过大量调查研究,并运用各种人类学的现有理论进行分析,然而得出的结论似乎尚不足以解开这道难题。
泸沽湖的许多摩梭人家庭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大家庭。母系家庭中的成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一般都在十人以上。这些家庭成员均系一个或几个外祖母的后代。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娶,女不嫁。夜间,女人在家中接待来自另一家庭的男阿肖,而男人则外出与另一家庭的女阿肖偶居。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算,财产按母系继承。
摩梭人的神秘加上摩梭女王的传奇,促使碧峰峡策划了“摩梭女王迁住碧峰峡”的活动。2001年国庆节期间,围绕新开辟的摩梭文化园区,碧峰峡景区又热热闹闹地打出“摩梭女王”这张“金字招牌”,率先在国内举办大型的泸沽湖民俗文化观光活动。10多名摩梭族男女以歌舞形式演示泸沽湖人奇特的“走婚”习俗和摩梭族歌舞。为了在国庆黄金周将珍稀神秘的摩梭文化介绍给游客,碧峰峡这次可谓“不惜血本”。
2002年春节前,碧峰峡公司派专人、专车把到泸沽湖探亲的摩梭女王肖淑明及家人接到碧峰峡,让她住进了万贯集团为她专门修建的“王宫”——摩梭园。
为了一睹女王风采,春节这几天,到碧峰峡的游客纷纷前往摩梭园,或与女王合影留念,或与女王共进午餐。
正月初三的碧峰峡,游客数量比初二增加了10%以上,共接待游客6500人次,门票收入达50.7万元,客房入住率达85%以上。
现在由此成立了一个新景点“摩梭女王园”,每天在这里向游客表演摩梭歌舞。
3.策划“聂卫平挑战围棋吉尼斯”
2000年2月22日,一代棋圣聂卫平于碧峰峡同时对垒150名棋手,取得137胜的好成绩,创下吉尼斯新纪录。此策划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了碧峰峡的知名度。
以上是典型的策划案例,必须用到策划学理论。
本文网址:https://www.ltbzc.com/article/1712121409031249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