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60多年了,但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于全球资源的掠夺和市场的侵略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与以往飞机、大炮方式不同的则是改为更加温和的文化渗透和品牌入侵,收购、兼并、挤压、排斥、打击、合资、参股等方式变得更加隐蔽和手段多样化,其中最本质的就是西方文化的输出和全球泛化,从而实现利益在全球的最大化。目前主要的手段则是品牌输出和品牌侵略,而品牌收购是他们达到目标,完成整个过程的最主要手段。
但是,无论手法如何变化,国家经济侵略的本质却永远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利用战争的手段很容易激起被侵略国的民众的反感和抵抗,但是打着品牌合作、品牌收购的幌子则让民众放弃了戒备心理,感到“中×”合作前景非常喜人!这样渐进式推进自己控制品牌、操纵经济的最终目的。韩国和日本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更多的是依靠了本土企业的自强不息的企业家精神,并且成功地实施了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
日资企业为了避开民众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仇恨,默默无闻地把中国众多的本土品牌收入囊中,以致“北京啤酒”、“烟台啤酒”让更多的国人会错误地认为它们都是本土品牌,其实它们早就中日合资了!这是外资企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型做法。
中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百姓实现小康,国家提高了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家对于历史的认识和记忆逐步在淡化,民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果,麦当劳汉堡、迪斯尼动画片、可口可乐饮料、通用公司的汽车,这些早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环境下,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差异被淡化,帝国主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侵略和掠夺也变得更加隐蔽。但是,国产品牌的沦落和丧失却一步一步地告诉我们,经济越来越多地被跨国巨头们所控制。品牌意识已经在民众头脑里根深蒂固,品牌为了生存和发展,变着花样来迎合当地的消费习惯,但是品牌背后的资本操控却越来越多牢固地被列强们所掌握。尽管我们自欺欺人地麻痹自己,弱化意识形态的差异,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特殊的意识形态仍然处心积虑。G8成员更多地反对中国加入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而德国总理推销西门子,法国总统推销欧莱雅,美国总统推销波音,无疑证明了品牌是国家主义的核心。
在品牌侵略过后,陷落的战场上,我们开始相信家乐福、沃尔玛,开始喜欢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开始沉溺于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画片、意大利的时装、法国的红酒等,民族的东西开始渐渐褪去,变得像丑陋、年迈的女人一样面目令人不悦,而我们许多人却在高谈阔论如何把自己融入到世界潮流之中,谁来关心中国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呢?
品牌的两重本质,预示品牌侵略的可怕后果。
品牌是什么?除了产品的感性价值和带来真正方便、舒适的理性价值之外,是品牌的象征性价值,也就是品牌信仰的问题。品牌信仰并不独立于个人信仰之外,而是个人信仰的一部分。当我们的信仰已经被跨国企业所改变和控制的时候,我们的未来也就完全地被他们所操纵了。
传统的品牌理论认为,品牌不是产品,而是认知。所以,品牌营销是抢占消费者认知,是对于消费者大脑有限空间的争夺。当我们不断地得到了生活上物质所求之后,我们开始思考我们是谁的时候,留给我们的可能是“我是谁”的茫然。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对于资源的无限量占用和掠夺。有无强势品牌是国家能否成功地大量占用资源的关键。品牌仅仅是一种企业的市场表象,品牌的背后是资源占用能力的多寡。成功品牌的背后是井然有序的价值链的运作。控制了品牌就可以轻松接手原有市场的整个价值链体系,就可以操纵资源的重新分配,这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的资源重新配置如出一辙。法国人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法国的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的经济,谁就掌握了法国。其实不单单对零售如此,对于各个行业,控制了品牌,同样可以控制整个经济。中国一直号称自己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企业家很清楚的一点是产品最高利润并不在制造环节。品牌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品牌所具有的溢价能力及品牌的持续盈利能力!企业品牌是集中了企业最大利润的环节!把品牌卖给了别人,等于把企业最高盈利的环节拱手让给了别人!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是通过品牌的出卖来获取长远的发展,并且实现最终的强大。
中国当今倡导“自主创新”,但是无论技术和产品如何创新,最终能够把这种创新转化为价值的载体却是品牌!没有品牌的掌握和科学管理,任何的价值创新都不会带来巨大的物质化的回报,中国实现创新大国的梦想也只会遥遥无期。
当中国永远停留在价值链的最末端的制造环节的时候,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品牌,中国人所引以为豪的和文化要被全世界所认同,只会变得更难。
令人欣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最近把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已经写进了“十一五”规划,吹响了中国品牌战略的号角。
本文网址:https://www.ltbzc.com/article/1712121408571271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