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在丝帛或纸张上的,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形式的。唐代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其中的线装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又称卷子装,这种装订形式应用时间最久,它始于周,盛行于纸本书初期的隋唐,与书画的装裱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装帧方式。进入版刻时代后,图书改为册页形式,但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
印刷术发明后,随着社会、文化乃至印刷业的不断发展,印本书日益增多,为便于翻阅,书籍的装帧形式逐渐由卷轴装向册页装演变。作为过渡形式,出现了旋风装和经折装。
旋风装是在一纸长卷上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这种装订的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大约盛行于唐代。
经折装又叫梵夹装、折子装,是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的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蝴蝶装简称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蝴蝶装是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一页一版的特点,是装订形式的重大改革。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在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
包背装是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包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包背装改变了蝴蝶装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脱页的问题,所以后来又发展为线装形式。
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订形式可能在南宋时已出现,但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包背装易脱页的问题,同时便于修补重订。
古籍的装订有着不断更新的发展演进过程,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形式,了解这一进程,对古籍的年代鉴定十分重要。如传世宋版书多经过后人重新装修,或改为包背装,或改成线装,但仔细观察,仍能在版心处发现粘贴痕迹,书页外沿则有磨损痕迹。